造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曾经有类似的病史。除此之外,还有生理因素,比如觉醒中枢发育异常,使得膀胱充盈时不能觉醒排尿,其他生理因素还包括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夜间逼尿肌过度兴奋等。 同时,尿床还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惊吓,恐吓或长期的焦虑不安等,都会引起排尿习惯的改变或者排尿控制能力下调。当然,很多疾病也会引起尿床,例如泌尿系统感染,下尿路畸形,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糖尿病等,还有脑发育不全,脊髓膨出等疾病。
对于比较小的尿道口囊肿,如果做好日常的护理,可能会自动消失。如果尿道口囊肿体积较大,引起了排尿困难的症状,一般不会自愈,应当及时的进行治疗。尿道口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疗法,比如囊肿切除术。 如果合并有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后还需给予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的加重。在手术以后,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复发率也较低。患者也要加强日常的护理,经常使用温水清洗尿道口部位,避免细菌的滋生,可有效降低尿道口囊肿疾病的发病几率。
如果是先天性的尿道口囊肿,主要是由于尿道旁腺管异常发育所引起。后天性的尿道口肿囊主要与感染因素有关,因为尿道旁腺与尿道外口相近,尿道外口容易出现一些分泌物,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就会出现感染,使腺管管腔堵塞,从而引起尿道口囊肿,常出现于不注意生理卫生的群体当中。 尿道口囊肿在初期,通常不会引起其他临床症状,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排尿。如果囊肿体积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尿道,导致部分尿道堵塞,从而引起排尿困难,感染和出血。
如果只是单纯的尿道口囊肿,一般不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果尿道口囊肿伴有感染与出血,应当口服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地尼等。 如果合并有感染,表明囊肿比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对局部进行麻醉,在手术中通过相应的器械将囊肿剥离,能够避免术后的复发。在手术以后,也要对局部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并且注意局部的卫生,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恢复,手术切口部位会逐渐的愈合,患者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如果在膀胱造瘘术后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应当进行尿液培养与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及时的控制感染,避免感染的加重。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地尼,阿奇霉素等。 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期间,还要注意造瘘口部位的清洁,经常使用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处理。也要定期的更换造瘘管,更换造瘘管的时间大概为每个月1~2次,在更换时也要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患者也要多饮水,多排尿,促进细菌代谢产物的排出,避免细菌在尿路当中的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