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我国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新冠肺炎以有明确的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密闭场所长时间暴露,高浓度的环境中存在着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粪便,尿液,对环境污染,造成经气溶胶接触的传播。 新冠肺炎的病理学改变包括,呈不同程度的实变,肺泡腔内可以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的形成,肺泡上皮细胞显著的增生,部分细胞可以脱落,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可以见单核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及血管内透明血栓的形成,肺组织可以出现灶性的出血坏死,可出现出血性的梗死,部分肺泡的渗出物可以激化和肺间质的纤维化。 新冠肺炎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其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可以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以只有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以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促凝血功能的障碍。
左右支气管解剖结构上各具特点,由气管分出的一级支气管即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细而长,长约5厘米,直径1.0至1.5厘米,与气管纵轴成40至45度角,右主支气管较短而粗,长约2.5厘米,直径1.4至2.3厘米,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成20到30度角。 左主支气管约在第六胸椎处进入肺门,再分为上下叶的支气管。因此,气管异物进入右侧的几率远较左侧多见,右侧主支气管约在第五胸椎下缘进入肺门,分为三支的进入相应的肺叶,即上叶,中叶和下叶。临床上左主支气管与右主支气管相比较,前者细而长,走向倾斜,后者短而粗,走向较略直,所以经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这在临床上给予临床医生一个很好的指导,取异物多从右侧先取。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以及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可以伴有或不伴有胸痛,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大多数患者有发热。早期肺部可以无明显的体征,重症可以出现呼吸频率的加快,鼻翼煽动,发绀,肺实变等体征。 根据其病因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如支原体和军团菌肺炎,还有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以及立克次氏体,弓形虫以及寄生虫引起的肺炎。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临床比较常见的,是放射损伤所引起的放射性肺炎。
哮喘典型的症状为,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某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 此外,临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的哮喘,患者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其他症状。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我们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称之为胸闷变异性哮喘。 诊断哮喘的诊断标准为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病毒,还有运动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的或弥漫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同时,需要除外其它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症状的疾病,即可以诊断为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即为肺水肿,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的急骤下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出现急性的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有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慢性心率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急性重症的心肌炎,以及围产期的心肌病和严重的心律失常。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突发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以达到每分钟30到40次,患者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急重者可因脑袋缺血、乏氧,而致神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