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是中医的病症名。是指的湿热流注于下焦,膀胱和外阴部是最容易受到湿热的侵袭的。 其主要的表现,有小便短赤或者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身重疲乏,会阴部胀痛感,尿道口出现白浊的分泌物的表现。在舌苔和脉象上,可以有舌苔黄腻,脉滑数。另外,在男性可以出现,淋浊癃闭,女性可以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另外,如果湿热下注严重,还会出现下肢关节的肿痛,以及脚气等感染性症状。 在治疗上我们主要通过清热利湿的方法来去治疗,方药上可以选择五苓散,萆解分清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局部的外阴瘙痒以及脚气等,还可以通过外用的一些方子进行外洗治疗。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助阳的作用。 所以艾灸对于宫寒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我们可以通过辨证取穴,对宫寒进行艾灸治疗。在选取穴位上,可以选用前腹部的几个穴位,例如关元,气海,神阙穴。还可以选用侧腹部的带脉穴。在下肢我们可以选用足三里,三阴焦等穴位。这些穴位,通过艾灸治疗,可以起到补气培元,益气助阳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缓解宫寒的一系列的症状。另外采用艾灸的疗法,还可以使女性美容养颜,精力充沛,皮肤有光泽等等,能很好的增加子宫和卵巢的功能。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肾虚可以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亏虚,肾阴阳两虚五大类。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肾阴虚可以表现为腰虚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盛,遗精早泄。妇女经少,经闭,崩漏,不孕,尿短赤黄。 第二,肾阳虚,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微软,小便清长,尿少或夜尿频多,或者五更泄泻,须发易脱落,早白,男子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女子宫冷,不孕,白带清稀。 第三,肾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小便频数,遗精早泄,舌苔淡白,脉细弱。 第四,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男子性功能减退,精少。女子天癸早竭,过早衰老,神疲健忘等。 第五,肾阳阴两虚,多见于疾病的后期可以同时见到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
潮热,是指发热如潮有定时,即定时发热,定时热甚,有一定的规律。在中医上常见的三种情况为阳明潮热,阴虚潮热以及湿温潮热。 阳明潮热,一般是在下午三至五点发作,并伴有口渴,冷饮,腹满,胀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阴虚潮热,可以在午后或夜间发热,常见的症状有形体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症状。湿温潮热,常在午后发作,临床表现为胸闷,呕吐,头身困重等症状。 所以潮热分为三种,患者可以通过发热的时间,以及症状表现,来进行证候的分别。潮热多是间歇发作,且有因人而异的诱因。患者日常应注意自己的一切活动、饮食、环境和情绪等方面变化,必要时及时就诊。
针对气血不足,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调补: 第一,食疗的方法,平时可以多吃大枣,桂圆以及杂粮粥等食物,进行气血的调补。 第二,可以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可以选用当归补血汤来调补气血。另外,中医上的名方四君子汤,重点是补气,四物汤重点补血,两个方子合用,也就是八珍汤,具有补益气血的良好作用。 第三,通过运动,中医上有句话叫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生,只有多运动才能让气血在身体里流动起来,可加快新陈代谢,加快气血等恢复,让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