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2.91%,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的轴线之间有30到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前方有正中神经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前面,有坚韧的股二头肌腱,后方有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害。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根据暴力的不同和骨折移位的方向,可以分为屈曲性和伸直性。其中的伸值性骨折占百分之85.4%。在治疗方面一般选择手法复位固定,如果这手法复位失败的情况下或者是说小的开放性损伤,污染不太重,还有一种情况是神经血管有损伤,这就需要手术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为轻微的外力或者无明确的诱因导致的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一组病症,其临床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40到50岁。突出的部位以颈5-6、颈4-5为最多。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颈神经根时,病人有颈项部疼,颈肩部疼或者是上肢放射痛,疼痛较重,向神经根分布范围放射,病程较久者以麻木感为主。 压迫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突然短期内不能抬举上肢或者手部无力,检查的时候颈部处于强迫体位,或者是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类似于落枕。颈2到胸1神经的支配区域可有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患者的肢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霍夫曼征阴性或者阳性,当间盘组织压迫脊髓的时候,病人表现为四肢的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或者括约肌功能障碍,也可以表现为截瘫,四肢瘫等等。
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病人的表现为上肢或者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足尖不能离地,触觉障碍,束胸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不能用快进餐,写字颤抖,夹持东西无力,手持物容易掉落,后期出现尿频或者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障碍。 检查的时候,有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者是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霍夫曼征,髌阵挛,踝阵挛,巴彬斯基征等阳性。在X线平片上表现神经根型表现,在CT、核磁共振可以显示脊髓不同程度的受压情况。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治疗。
股骨头坏死为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的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髓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病人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现在的主流的学术有两种,一是脂肪栓塞,二是骨内血管损害及骨内高压。 具体病因有多种,总体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创伤性因素,为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比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创伤性脱位及股骨头骨折,均可引起骨头坏死。 第二是非创伤性因素,比如大量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第三乙醇中毒,也就是酗酒。 第四还有减压病,比如深海潜水员等。 第五镰刀细胞性贫血。 第六是特发性股骨头坏死。主要是这些原因。
腰椎突出的治疗方法。在非手术治疗中它的适应症如下: 第一适用于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病人。 第二休息以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第三由于全身疾病或者局部皮肤疾病,不能适用手术者。 第四不同意手术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 治疗办法:一卧床休息,一般的需要严格卧床三周,戴腰围逐步下地活动。第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第三牵引疗法,骨盆牵引最常用。第四理疗。 当然还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是: 第一有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过半年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生活; 第二还有是中央型的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按急诊进行手术; 第三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这些需要手术治疗。 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现在有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还有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当然有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还有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另一种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主要是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