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果排便次数每日超过三次,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5%,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如果病程超过三周称之为慢性腹泻。 腹泻是人体对各种肠道损伤和攻击的保护性反应,感染性病原体,毒素或其他有毒物质出现在肠道中,刺激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为排除这些物质,从而导致腹泻。 在急性期这种保护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保护作用的,但是慢性腹泻则是机体的过度反应。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病情有轻有重,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出现食管反流症状的时候,首先做胃镜检查,明确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及其严重程度,治疗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卧床时床头要抬高15-20厘米,避免睡前两小时内进餐,白天进餐不要立即卧床,减少一切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等,禁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禁酒,如果合并心血管疾患,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拮抗剂,可能加重反流症状,应适当避免。 第二,药物治疗,包括促胃肠动力药和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抑酸药有,第一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第二是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第三,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并发症,需要维持治疗。 第四,抗反流手术,有些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 食管狭窄时可以在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治疗,针对brratt食管,因为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需用质子泵抑制剂长期维持治疗,同时加强随访。
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是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因此仅凭临床症状,诊断早期胃癌十分困难。 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等等。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即使有隐约疼痛,偶尔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但这种疼痛不能被禁食或是服用制酸剂所缓解,患者常有早饱感及软弱无力,早饱感是指患者虽然有饥饿感,但稍微进食及饱胀不适。 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累及贲门及食管下段,可以出现吞咽困难,累及到幽门可出现恶心,呕吐。溃疡性的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黑便及时出现贫血。 胃癌转移到肝脏,引起右上腹痛,黄疸或发热。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咳血。累及到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肿瘤侵袭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散性疼痛。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如下: 第一,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有一定传染性。 第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发生率,各地报告是50%-90%。 第三,黄曲霉毒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 第四,饮用水污染,池塘中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关。 第五,遗传因素,原发性肝癌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六,其他,包括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酒精等均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 因此,原发性肝癌本身是没有传染性的,如果患者是因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或是肝癌,可存在一定的传染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侵入性方法是依赖内镜活检,非侵入性方法是不依赖内镜检查。临床目前多采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其中碳13、碳14尿素呼吸试验是首选的检测方法,用于现症感染的诊断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复查。 碳13或碳14尿素呼吸试验是简便快速准确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9%,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定要空腹,至少空腹三小时以后进行检测。 第二,近期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停药至少两周后进行检查,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者,应在治疗结束后至少四周再进行复查。 第三,消化性溃疡出血,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检测结果可能是假阴性,这个时候推荐血清学实验,或通过多种检测方法确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