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的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肝硬化起病隐秘,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肝硬化是常见病,发病高峰年龄在35到50岁,男性多见,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不同,大约是50%-90%。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而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以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其病因如果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向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一些。 第二,肝硬化的预后与 Child分级密切相关。临床 Child分级分为ABC。A级是最好的,C级是最差的。C级一到两年内生存率不到50%。 第三,并发症,肝硬化的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因此合并有很多并发症的患者,预后相对差一些。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肝移植的开展,已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肝癌及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有以下几个表现: 第一,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者是钝痛,如果病变侵犯膈,疼痛可牵涉至右肩或右背部,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产生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 第二,肝脏肿大,呈进行性增大,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第三,黄疸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 第四,肝硬化的症象,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的患者,有基础病的临床表现,原有腹水者可表现为腹水迅速增加,呈难治性腹水,一般是漏出液,但也可以是血性腹水。 第五,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如渐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第六,转移灶的症状,如转移至肺、骨、脑、淋巴结、胸腔等处,可产生相应的症状。 第七,伴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是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其他罕见的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等。
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占胃部肿瘤的95%。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是无特异性症状,出现的症状无特异性,包括上腹部不适,嗳气,吞酸等。进展期胃癌有以下表现: 第一,上腹痛最常见,但因无特异性常被忽视,疼痛性质,可有隐痛,钝痛,多与饮食关系不定,可有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当肿瘤发生转移侵袭胰腺时,可有后背部放射痛。肿瘤穿孔时可出现剧烈腹痛,表现为急腹症。应当注意老年人感觉迟钝不一定出现腹痛,往往表现为腹胀。 第二,食欲缺乏,消瘦及乏力,尽管是非特异性症状,但出现频率高,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可伴有发热,贫血,水肿等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第三,恶心呕吐,早期即可出现,以餐后饱胀及恶心为主。中晚期胃癌患者,贲门癌较早出现进食哽咽感乃至进展成吞咽困难。远端的胃癌引起幽门梗阻,导致呕吐,隔夜宿食。 第四,出血和黑粪。中晚期患者发生比率较高,可表现仅大便潜血阳性,也可有较大量的呕血和黑粪。 第五,肿瘤转移症状,包括腹腔积液,肝大,黄疸以及其他脏器转移的相应症状。 临床上有时遇到首发症状为转移灶的症状,如卵巢肿块等。
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治疗有以下几点: 第一,手术治疗,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手段,凡是有手术指征者应积极采取手术切除,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在一叶或半肝;肝门和下腔静脉者,肝功能代偿良好,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心肺肾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即使是术后复发,如病变局限在肝一侧,也可进行手术;如果瘤体较大,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病变明显缩小者,也可行手术。 第二,局部治疗,最主要的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第三,放疗,一般与化疗联合治疗。 第四,全身化疗。 第五,生物免疫治疗,也叫靶向治疗。目前有很多针对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相继应用于临床。 第六,综合治疗,主要针对已经中晚期肝癌的患者。总的来说病变的瘤体小于五公分能早期手术,肿瘤的包膜完整,没有癌栓形成,机体免疫状态良好,均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