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的骨骼生长速度是不同的,所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的表现和临床有密切相关,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四期。 第一期是早期,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可以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比如说易激惹,烦闹,因为出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等,但是这些并不是佝偻病的特异性的症状,它仅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第二期就是活动期,如果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没有经过治疗,继续加重就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主要表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一致。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他的佝偻病的骨骼表现是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比较软,颅骨薄,如果用双手固定婴儿的头部,用指尖稍微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以有就是按压乒乓球那样的感觉。 七到八个月的时候,孩子可有方颅,头围比正常稍微大一些,肋骨可以见到串珠肋,手足,腕部可以有这个环状的隆起称为手足镯,一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出现鸡胸,一岁以后因为小孩儿开始站立行走,双下肢负重,由于这个骨骼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可以出现胫骨,股骨的,腓骨的弯曲,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X型腿或O型腿。 第三期就是恢复期,以上的任何时期,经过治疗或日光照射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 第四期就是后遗症期,如果没有经过治疗,那么多数这个后遗症其实两岁以上的孩子,他就可以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是指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者钙摄入量过低,导致的全身性的钙,磷代谢异常,使得钙不能正常沉着于骨骼生长的部位,导致骨骼发育畸形。 佝偻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维生素D长期缺乏的结果,这个病多发生在儿童的生长发育期,婴幼儿多见,主要原因包括母亲缺乏,长期的母乳喂养和没有及时地添加含钙的食物。还有就是秋冬季节,高纬度的居住,还有阳光暴露受限,比如以室内活动为主,空气的污染以及雨量过多,这些都会导致的维生素D的缺乏。 孩子得了佝偻病,典型表现是囟门闭合比较晚,出牙比较迟,颅骨软化,方颅,肋骨出现串珠肋的表现,肋缘外翻,有鸡胸或者是漏斗胸,有脊柱侧弯,下肢容易出现X型腿或O型腿。佝偻病很少累及生命,但是可以造成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所以建议家长要及时地早期发现孩子佝偻病的前期症状,比如多汗,容易哭闹,夜惊,夜啼等,然后再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孩子和我们成人不同,他们总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相对成人来说会更多一些,但是孩子的消化功能相对成人来说是差的,所以总体来说孩子的胃肠道负担要比成人要重,再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多吃点,长得又高又壮,这样孩子经常会进食过多或过杂的食物,就容易出现积食的表现了,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吃东西以后反而没有胃口了,不爱吃饭,小婴儿表现为不爱吃奶,不爱吃辅食,吃完饭后肚子不舒服,肚子摸上去鼓鼓的,口中有股酸臭味,放屁也很臭,大便溏泄也有酸臭味或者表现为便秘,积食的孩子还常常烦躁不安,脾气比较大,手足心热,晚上睡觉不安稳,喜欢撅着屁股睡觉,舌苔看上去又白又厚,小婴儿的口腔里头还可以长出口疮。 那么如果大便化验检查,可以见到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和脂肪滴。
疳积是中医的病症名称,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 疳症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者患多种疾病影响,使孩子的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肌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孩子常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不好、大便不调,包括现代医学的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等。 积滞是指由于内伤乳食、停积胃肠、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又称食积、食滞、乳滞等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孩子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泄或便秘,还常常伴有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口臭或口中异味、夜寐不安,多有伤食的病史。 疳症和积滞的关系是积为疳之母,积为疳之阴,先有积后有疳,积久可成疳,如果食积不滞的话,就会形成疳症。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多种,在世界多个地方广泛分布。我们国家手足口病是以EV71和柯萨奇16这两种最常见。我们国家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是发生重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研制了预防手足口病EV71的疫苗,并已于二零一六年上市。它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都很好,保护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说是预防EV71感染手足口病非常好的办法。 那么什么时候打疫苗最合适,有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是以十二到二十三月龄,也就是一到两岁的儿童的发病率、重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最高的,其次是六到十一月龄的婴儿。所以,EV71疫苗接种的首次时间应该是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然后间隔四周,也就是间隔一个月再接种第二针,最好是在孩子十二月龄前,也就是在孩子一岁前把这两针都打完,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