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说的睡觉打呼噜,在医学上有个名称,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年龄无关,从婴幼儿到成年,任何时期都可以出现。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打呼噜最常见的原因,从出生以后六个月到青春期,儿童上气道的淋巴组织体积增加,尤其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三到六岁,这个时期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高发时期,此外还有鼻部及口咽部的病变,比如鼻炎,鼻窦炎,鼻中隔歪曲等等,都可以引起上气道不通畅。 此外,还有肥胖,颌骨发育畸形,舌体肥厚等等,都可以引起孩子睡觉打呼噜。它对机体的影响是很多的,典型的是孩子出现腺样体面容,还可以影响生长发育,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等。 严重的还可引起并发症,比如传导性耳聋,继发性高血压等等。
高热惊厥也称为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比较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绝大多数是儿童六岁以后不再发作。根据孩子发作的类型、持续时间和二十四小时以内发作的次数等特征,热性惊厥可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多数患儿是属于单纯性发作,具有以下的特点: 惊厥发作的时候全面性发作,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颜面口周发绀,就是青紫,四肢强直抖动、呼之不应,也就是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比较短暂,最长不超过十五分钟,一般是几分钟。 惊厥发作的时候出现于开始发烧的第一个二十四小时以内,多数为就只发作一次,偶尔会发作两次,年龄大概是六个月到五岁之间,惊厥发作以后,孩子的神经系统大多数没有异常的表现。 第二类就是复杂性热性惊厥,这个特点就是发作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大于十五分钟,惊厥发作呈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在一次的病程中可以有多次的惊厥发作,一般是大于两次以上。
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危重病症,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很多种原因都会导致孩子惊厥。主要表现为强直或阵挛性肌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常常伴有意识丧失。 具体的可以表现为眼球凝视,眼球突然上翻,呼吸肌抽搐,可以导致孩子出现憋气,口唇发紫等缺氧的表现。严重的肌肉痉挛可以咬破舌头,或者因为突然跌倒出现肌肉关节的损伤或其他的外伤。新生儿和小婴儿常有不典型的惊厥发作,比如说突然出现瞪眼、咀嚼、流口水、呼吸暂停、青紫等等。 如果孩子惊厥是因为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还会出现发热,大的孩子会说头晕、头痛等表现;如果孩子惊厥是因为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孩子近期会有进食比较少、反复呕吐、腹泻的情况。
宝宝老胀气的原因很多,所以治疗之前要找到胀气的原因。 第一大类就是吞食的空气过多,比如说宝宝因为饥饿,他在喝奶的时候就会喝的比较快,比较急促,这样的话就可以吸入比较多的空气到肠道中,或者是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造成空气通过奶嘴的缝隙进入了宝宝的胃肠道,或者是宝宝长时间的哭闹以后,也会吸入大量的空气到胃肠道里。这种类型的腹胀就需要家长特别注意,别让宝宝饥饿的太久才喂奶,奶嘴的孔的大小要适合,吃完奶以后要拍嗝,然后不要宝宝哭闹的时间太久。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宝宝进食过多或者进食寒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或者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造成胃肠道的炎症。这时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比如说孩子吃多了造成的腹胀,那么就可以暂时先减少食物的摄入。同时吃一些帮助消化的药物,如果因为受凉或吃凉的东西造成的腹胀,可以用温热的手或者是毛巾敷着孩子肚脐,轻轻的按摩腹部帮助宝宝排气,如果是食物不耐受的,就需要及时的更换食物,如果是急性细菌性的胃肠炎导致的腹胀,就需要短期的服用一些抗生素来治疗。
佝偻病是一类多种因素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骨化障碍而引起的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骺闭合之前的儿童生长发育期。其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为常见,主要见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可表现为四期: 第一期是早期,孩子可以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比如易激惹、烦恼、汗出、刺激头皮而摇头等等,如果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过治疗会进入第二期。 第二期孩子会出现囟门闭合晚,出牙齿晚,颅骨软化、方颅,串珠肋,肋缘外翻,鸡胸,脊柱侧弯,X型腿或0型腿等等表现。 在这个阶段,如果及时的给予维生素D和充足的日照,以及适量的钙剂等积极治疗。孩子以上的症状都会在第三期恢复期逐渐消失,以后不会留下后遗症期。 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孩子会进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骨骼畸形。这时候就只能进行外科手术矫正治疗了。所以佝偻病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