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进行规范的治疗,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及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通过各种护理手段或药物预防出血、感染;对症治疗指针对各种症状,选择相应治疗方案,如针对出血可使用氨基己酸等止血药,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等护肝药物;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可选择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种。 先天遗传因素比较少见,主要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后天性因素较多见,如病毒感染,目前已经明确的病毒感染有肝炎病毒和微小病毒B19等;化学因素,目前明确地以药物刺激为主,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等;物理因素,如X线 镭元素等所形成的辐射;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希望治愈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血常规检查呈现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及感染。 轻中度患者经积极地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数有希望得到根治。 但重度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致死原因是出现出血或感染。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目前死亡率较以前有明显下降。
总蛋白偏低指人体总蛋白水平偏低于正常水平。人体血清中含多种人体蛋白,主要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种。如果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蛋白含量下降,就会引起总蛋白水平偏低。 总蛋白水平偏低可见于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增加及排出过多,当体内总蛋白水平偏低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如机体免疫力下降,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组织间隙水肿等。需及时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蛋白偏低,需要明确具体原因,再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是营养不良导致总蛋白降低,主要通过饮食调整补充蛋白摄入;如果是因为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代谢障碍,引起蛋白合成能力下降,需针对肝脏疾病进行积极规范的治疗;如果是因为恶性肿瘤、结核、甲亢等消耗性疾病所导致,需要在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蛋白补充,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静脉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