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0.29是不正常的,属于血小板压积偏高的状态,可见于一些疾病。 血小板压积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计数的乘积,二者任何一项出现增高,都可能出现血小板压积的偏高,如病人发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出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 如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行脾脏切除术后,或发生急性溶血、急性大失血,可出现血小板压积偏高。
如果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血小板计数正常,不用过度担心,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出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同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病人可能出现周围血小板破坏过多,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妊娠晚期或病人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栓病,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急性白血病缓解期,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包括三类: 第一类,血小板生成减少,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类,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破坏血小板过多,可出现血小板减少; 第三类,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外周血液中,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需进行详细检查,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法。
发生血小板减少时,需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病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使用雄性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脾功能亢进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必要时可行脾脏切除术;白血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可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化疗。 血小板减少明显,出血症状较重时,可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缓解病人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时,可使用升高血小板的药物,进行治疗。
血小板减少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常规中,血小板低于10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一般血小板减少不遗传,因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大多不会遗传。 如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都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常规中出现血小板减少,这些疾病是不遗传的。 如果病人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可出现血小板生成减少,也是不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