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后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只是局部皮肤冻伤,可使用冻疮膏治疗。如果存在皮肤破损、溃疡,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严重冻伤的患者,要迅速脱离低温环境,转移到温暖的室内复温,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暂停、血压下降等症状,要对症进行急救处理。有的患者由于冻伤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截肢。 冻伤治愈后如不注意护理,有复发的可能,所以需做好保暖措施。
发生皮肤冻伤后,患者可以涂抹冻伤膏治疗,也可局部涂抹蛇油膏及维生素E。 如果冻伤的皮肤发生破损、溃疡,在对皮肤进行消毒后,可使用0.5%浓度的红霉素软膏涂抹;如果出现皮肤糜烂,也可涂抹10%浓度的氧化锌膏,具有止痒的功效。 冻伤治愈后如果不注意护理,还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在寒冷的季节要做好保暖措施,保持皮肤干燥,冬季避免长时间在外活动,可通过泡热水澡的方式,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由于寒冷导致皮肤损伤,被称为冻疮,预防冻疮发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寒冷的季节注意保暖,选择舒适的衣物,如果衣服过于紧绷,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2.注意保持皮肤干燥,不要穿潮湿的衣服,被褥要经常晒晾,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 3.可多泡温水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可以多按摩; 4.冬季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不要用手触摸金属物体,可多吃高热量食物。
人体正常体温与年龄、测量部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口腔温度在36.3-37.3度之间,直肠温度在36.5-37.7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37度之间。儿童口腔温度在36.2-37.3度之间,直肠温度在36.5-37.5之间,腋下在35.9-37.2度之间。 导致体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上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可能导致发热;进食、运动、洗澡、外界气温过低或过高,也会对体温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个人体质差异,使用镇静剂后产生的副作用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精神不济等。 由于镇静剂具有抑制大脑皮层兴奋的作用,虽然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但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伤害。但如果过量使用镇静剂,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痛觉消失、口齿不清、呼吸急促、过度兴奋等中毒反应,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另外,不同类型的镇静剂,副作用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