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分为营养性贫血和非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可以是由于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非营养性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继发性的贫血,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纤维化晚期继发的贫血。 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病,也可导致贫血。
易患缺铁性贫血的人群有以下几种: 第一婴幼儿,青少年,因为发育较快,需铁量相对较多,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相对高; 第二孕妇或哺乳期女性,体内铁需求量较大; 第三存在失血因素的患者,如存在痔疮,长期出血,易出现缺铁贫血,女性月经较多,或其他的因素导致出血量较大,可以出现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第一针对病因治疗,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第二补铁治疗,推荐口服补铁,相对较安全; 第三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喝茶,浓茶里含有鞣酸,易把食物中的铁螯合到一起,形成螯合物,使胃肠道无法吸收。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包括:乏力、疲倦、食欲不振,毛发光泽的改变,指甲异常。长时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出现勺状甲、杵状指,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异食癖,吃一些常人认为不可以吃的一些食物。
贫血诊断标准:在同一海平面,正常人的水平,男性血红蛋白低水平于120克每升为贫血,女低于110克每升为贫血。 孕妇的血红蛋白在100克左右,低于100克,才考虑贫血。 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型:血红蛋白在正常下限以下90克以上,为轻度贫血,60到90克之间是中度贫血,30到60克之间是重度贫血,低于30克每升是极重度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