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立艳,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担任哈尔滨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市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鉴定专家,佳木斯大学兼职教授。擅长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肺间质疾病和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多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水平
新冠肺炎因其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分期不同,临床上发热程度也明显的有差异,有的患者仅表现为低热,也就是体温在37.3度到38度之内,有的患者会出现中度发热,在38.1度到39度之间,很少患者出现高热超高热,也就是体温达到41度左右的患者。 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在病程当中,仅仅表现为低热,甚至患者可以无明显发热。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严重的患者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的障碍。 所以对于新冠患者的诊断,不能单独的依靠它是否发热,来进行诊断。在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甲类传染病仅有鼠疫和霍乱,新冠肺炎是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但它属于乙类传染病。
心慌,临床上称为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常见的病因很多,除心脏本身的疾病外,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心悸,还有生理性和功能性的心悸。 比如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和精神过度紧张的时候,饮酒喝茶或喝咖啡,以及应用某种药物,比如麻黄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都可以引起心悸。患者处于妊娠期,也可以有心悸的发生。 在病理情况下,心室的肥大、甲亢、贫血、低血糖症、发热都可以引起心悸的感觉。另外,心律失常,比如说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者其他方式的心律失常,均可使患者感到心慌。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β受体亢进的综合症,这样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的时候,患者临床表现也是心悸。 另外,更年期的综合征,在绝经期的前后,出现一系列的内分泌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个时候心悸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常见于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的的代谢综合症。本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不少患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主要表现以代谢率的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 病情轻的早期患者可以没有特异症状,典型患者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可以出现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以及不孕。典型患者可以有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声音嘶哑、听力障碍、面色苍白、颜面和眼睑的水肿,唇厚舌大、常有齿痕,皮肤干燥、粗糙、脱皮屑,皮温低,水肿,手脚掌皮肤可以呈姜黄色,毛发稀疏干燥,跟腱反射时间可以延长,脉率缓慢。少数患者出现颈前的黏液性水肿。 本病累及心脏可以出现心包积液及心率衰竭。
胃炎是胃黏膜对胃内各种刺激因素的一个炎症反应,生理性炎症是胃黏膜屏障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当炎症使胃黏膜屏障及胃结构受到损伤的时候,就可以出现上腹的疼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常见的原因有应激反应,药物性的胃损伤,以及酒精,创伤,物理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引起的胃部的炎症,所以上腹的疼痛是胃炎的一个临床的特点。 而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个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的恶性肿瘤的95%以上,病因是由环境及饮食因素以及感染因素,还有遗传因素,以及很多的癌前病变造成的。但是,胃癌的临床的疼痛的特点是,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根本没有疼痛,当进展期的胃癌的时候,会出现上腹痛,而且餐后加重,并且伴有纳差,厌食,乏力,体重减轻等等症状。所以胃癌和胃炎之间的疼痛,特点是胃炎疼痛是其明显特点,而胃癌早期无有疼痛,出现疼痛即是中晚期。
肝脏不好的临床症状,因其临床诊断不同,症状会略有差异。究其共性可以总结为,大部分患者在代偿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多呈间歇性,常于劳累,精神紧张或伴随其他疾病时而出现,经休息及助消化药物可以缓解,患者营养状态一般尚可,肝脏是否有肿大取决于不同类型的病变。 当肝功出现失代偿期的时候,患者就会有肝功能的减退,比如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黄疸,出血,贫血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等症状,可以出现性激素的代谢障碍,肾上腺皮脂功能的减退,抗利尿激素的代谢障碍,以及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障碍,患者还可以出现不规则的低热,甚至低蛋白的血症。患者可以出现门静脉的高压,出现腹水,以及出现门腔侧支循环的形成以及痔疮,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相应的一些症状。它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胆石症,以及各种感染。